擁抱嬰兒

嬰兒呱呱大叫,淑德終於順利自然分娩,誕下這又白又胖的男孩。自然出生的嬰孩,在出生後,負責接生的醫護人員會把嬰兒放在母親的肚皮上,然後才把臍帶剪斷。這看似簡單但其實是重要的一步,是希望幼嬰在出生後第一時間可以接觸到母親,感受到母愛。醫護人員跟著便會為嬰兒清理口腔和鼻孔的分泌,刺激嬰孩呼吸和給幼嬰保温,然後就把嬰兒送回母親的懷抱中,讓幼兒感受到母親的溫暖。若母親選擇母乳餵哺嬰孩,這時就會讓幼嬰嚐試初乳。在吸吮母乳的過程中,母親和幼兒都會感到莫大的滿足,這亦是為甚麼醫護界鼓勵母乳哺育的主要原因。在哺乳類動物的世界,只有人可以選擇是否用母乳餵養嬰孩。餵哺母乳,是為人母者的本能,只要肯做,是不需要學習的。若果幼兒沒有其他的選擇,為了求生,是一定會吃母乳的。

研究顯示,幼兒的成長,最重要是在嬰兒出生後為他建立「信任」,而父母擁抱幼嬰,就是表達愛意的最直接途徑,嬰兒經過與父母肌膚之親,而產生信任。有一個案例,研究人員發現在某兒童醫院的幼嬰死亡率特別低,醫院的設施和人手分配與其他地方並沒有分別,唯一不同的就是當嬰兒患病而對藥物沒有反應時,醫護人員會請一位嬸嬸悉心擁抱這病嬰,很多時幼嬰的病情會轉好,令我們不得不相信經接觸表達愛意和關懷的力量是存在的。

越來越多証據顯示,個人的性格成長,在母胎中已俱備雛型,胎兒對愛與痛是有反應的。孕婦的情緒,可以透過血液中的化學物質而影響胎兒。有報告指出若產婦的身體健康或情緒有毛病,懷孕併發症和出生幼兒患有先天性缺憾的比率會偏高。研究人員對38位於美國「911」事件發生後患有「創傷後心理壓力障礙症」的產婦的嬰兒進行皮質醇分析測試,發現在9個月大的幼嬰的皮質醇水平,較一般的嬰兒為低。証據顯示人的生活,在母胎中已開始,而佛教所說的「十二因緣」,就充分說出這個道理。「六入」緣「觸」,「觸」緣「受」,胎兒在母體內,「六根」逐漸完備,經接觸「六塵」,在母胎中已可生起「苦受、樂受、捨受」,而產生「愛」、「取」和「有」了。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