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放下

學習微笑

睡醒時微笑

對枕邊人微笑

漱口時對鏡子中的自己微笑

有病痛時微笑

情緒困擾時微笑

對身邊的人微笑

對不喜歡的人微笑

對敵人微笑

讓微笑變成習慣

手酸了,可將手裡的東西放下

心累了,請把心裡的事放下

一笑解千愁

 再笑泯恩愁

三笑放下無求

有苦有樂是人生

求樂無苦枉痴心

苦樂自在是解脫

往還淨土度眾生

靈性健康

世人所熟識的世界衛生組織 (WHO),是國際性的衛生專門機構,其宗旨是“使所有民族的健康都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現代社會,除了講求預防疾病的發生,還著重培育健康的身心,所以推廣「仝人治療 Holistic health」,著重整體的生理、心理、社會和靈性健康,和相互的關係。

在很多研究疾病和健康的文獻中,都指出精 神性靈性(Spirituality)與健康的重要。靈性的定義,包括關係與介入(Relationship and Involvement)。關係有人與人中間的關係以及對信神(各種宗教都算在內)的人的人與神的關係。綜合學術與宗教的解釋,靈性可理解為「個人在各種相處關係中達到平衡的最佳狀態」,而這些週遭關係包含了本身個體、自然環境、神、他人等,所以靈性並不等同宗教性(Religosity)。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視宗教為一種傳統,並沒有把宗教信仰溶入自己的生活裏。反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士,一樣可以過有靈性的生活。有靈性的人注重在人與人的關係,這是他們自己確認對別人對社會有義務和責任。要為別人服務,不只照顧自己,他們的行為就表現出他們對自己人生的目的,自己對別人的義務的看法。

靈性的提昇,意即指個人的精神得到慰藉,心靈有所寄託,人生充滿希望,生活過得充實而滿足。靈性的修養,不一定要從宗教上獲得。靈性治療,可以超越宗教層面。佛教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宗教,因為佛祖釋迦牟尼並不是神,信仰佛陀只是被其教誨所感動。釋迦佛的教導,主要是圍繞如何過有智慧的生活,藉著清淨的行為來減少煩惱。佛教其中很多實踐的方法,如如何修心、襌坐等,都可以繞過宗教的層面,來幫助靈性的提昇。

「化瞋為慈,知足常樂」-佛教「慈無量心」的修習

開心,是優質生活的重要原素。應用社會科學有所謂「開心指數調查」,當受訪者被問及什麼時候最開心時,一般人認為是「休閒\放假\開懷玩樂」,其次分別是「與家人關係良好」及「與朋友關係好」等。被訪者認為最不開心的時候是「工作有壓力\不暢順」,亦分別有被訪者認為「與家人關係不好」及「與朋友吵架\感到孤獨」是最不開心的時候。感情生活美滿,人際關係和諧,經濟條例富裕,生活環境舒適,是開心快活的必要條件,而這些要素,和個人的靈性健康,有莫大的關係。

有人說:『開心又過一日,唔開心又過一日,所以應該開心地生活…』。人生的際遇,變化萬千,很多情況都不受我們控制,但如何過活,如何體驗生活,是由自己決定的。

佛說慈悲,慈為與樂,令自己快樂,使他人開心,就是學佛的目標。佛教「慈無量心」的修習,在現今複雜的社會裏,更顯得其殊勝。

用智化苦,轉危為機」-佛教「悲無量心」的修習

人生難免會有苦惱,會經歷心苦、身苦和五蘊熾盛苦,誦讀心經的經文,令我最受用的就是觀自在菩薩所說的『行深般若般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一般人遇到苦果時,最普遍的就是求神拜佛,希望佛菩薩打救;修褔報當然重要,但是 《心經》帶出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智慧的增長,才是解決苦惱的靈丸妙藥。從前我對苦痛和煩惱的處理格言是「積極面對」,但心經給我的啟示是「用智化苦,轉危為機」。要真正的處理苦惱,是要得到「慧」的解脫, 《金剛經》說:『…我昔為歌利王割截,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藉著對人空法空的了解,心苦、身苦和五蘊熾盛苦等苦惱,是可以解決的。

「隨喜微笑」- 佛教「喜無量心」的修習

「隨喜」的意思就是見到別人身心開朗,生活愉快,事事如意時,亦會感受到別人的歡樂,而心生歡喜。開心的事若發生在自已親朋好友身上,我們一定會高興,但若是發生在與自己毫不相干或自己討厭的人身上,要生起隨喜心,則是十分困難了;這是因為我們都有「嫉妒心」,而修習「隨喜心」就是對治「嫉妒」的靈藥。學習隨喜,最好的榜樣就是「佛陀的微笑」, 最好的修習方法,就是每天起床洗面時,對著鏡中的自己微笑,而習慣對每一個自己見到的人或遇到的境遇微笑,就是隨喜心的圓滿,生活也會因而變得圓滿了。

放下無求」- 佛教「捨無量心」的修習

我們的煩惱,很多時是因為我們與別人比較,跟自己的過去比較,覺得這世上存在很多不平等的事情,但簡單如衣服的顏色,食物的味道,並沒有一定的標準,而臭如糞便,都可以用作施肥,所以很多時煩惱是自招的,與別人無由。有一個襌的故事:『有兩個小和尚為了一個問題而發生爭執,甲和尚到老和尚前闡釋他的道理後,老和尚說他是對的,甲和尚開心地離去了 ; 之後乙和尚也到老和尚面前申訴,老和尚也作了相同的回應,指乙和尚是對的,乙和尚也滿心歡喜地離開了。其後, 在傍的小和尚卻充滿疑惑地問老和尚,為甚麼他們兩個都沒有錯呢?而老和尚的答案就是小和尚也是對的』。「執著」正是煩惱的來源,人時刻都在跟自己,跟別人比較,覺得我們得到不平等的對待,只有修習「捨」心,便能真正做到放下自在了。

健身健心運動」(MIND BODY MEDITATION)(健身健心運動細則)

健身健心運動」包括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禪修練習,適合所有人士學習。做運動的目的是強身健體,紓緩所面對的身心壓力,令情緒優化,改善人際關係和提昇生命價值。「健身健心運動」有別於一般的運動,主要的原素有四念住的訓練、用積極語言來進行心理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育情緒智商和利用禪修運動幫助自己加強可以帶出正能量的心念。整套運動有専注覺察咀嚼訓練、専注覺察漫步運動、動禪、睡禪、坐禪、每日一事(心理教育)和全心運動。心理教育是利用日常的行為訓練,來轉化自己的壞習慣。全心運動是借助呼吸運動的力量,來調服自己的情緒。無量心的訓練,可以培育同理心,改善人際關係。「慈悲喜捨」心念的運動,目的是轉化負面情緒為正面的力量。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