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中之「不殺生」戒
小乘四波羅夷之第三,大乘十重禁戒 之第一。在戒律中,屬罪之最重者。蓋大乘禁止斷喪有情之生命,小乘則特別重視人命,以殺人命之戒稱為殺人戒,略作殺戒,為四波羅夷之一;殺畜生之戒稱為殺 畜生戒,為九十單墮之一,其罪較殺人命者為輕。在家五戒及沙彌十戒之中,均置不殺生戒於首位,嚴禁犯之。〔梵網經卷下、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中之 一〕(參閱「十重禁戒」461、「四波羅夷」1720)
吃素不殺生
佛教徒吃素,主要是因為佛陀主張「不殺生」,包括人和一切動物。歷代很多大德,都語重心長地列舉很多例證,勸導世人不要殺生。
由江慎修居士選錄,印光大師鍳定的放生殺生現報錄,就有很多例子,如說到劉氐夫婦殺牛横死:『宋劉肇夫婦屠牛,且嗜食。一夕有童子敲門送簡雲:六畜皆前業,惟牛最辛苦,君看橫死者,儘是食牛人。讀畢,忽不見。夫婦不悟屠嗜如故。居年許,肇夢到冥府,王者怒曰:汝傷牛命甚多,勸化不轉,叱夜叉以長釘釘其頭,痛極而醒,次早氣絕。妻騎牛入市易棺,不覺臀髀與牛皮相連,牢不可脫,數日乃死。』另一個標題為「肉成火種,徽州程某」的例證,就談到程氐兄弟的不同遭遇:『萬歷十五年,徽州程民兄弟作圈養牛,每日擇肥而宰。其弟進圈,有一牛長跪下淚,每次如此。弟憐之,遂改別業營生。且告兄曰:此畜見我必跪,賣作耕牛何如?兄不信,曰:待我試之。明日進圈,果長跪下淚如前,兄怒殺而煮之,煮未熟,鍋中轟轟有聲,牛肉變成火塊噴出戶,屋盡焚,仍不改業。一日出門,遇挑擔賣牛肉者,討帳爭論,一掌即死,到官抵償。其子胸生一毒,五臟皆見備極楚痛。每向人哭曰:我父殺牛,貽累於我。半年方死,弟得善終。』有趣的是書中有很多個案,都與殺「牛」有關,這可能會影響到有些中國人有不吃牛肉的習慣,但為甚麼選擇牛隻,則相信是因為牛對耕作非常重要,艱苦工作的牛易引發人類的良知而不殺害牠們,希望從不吃牛肉開始,慈悲心慢慢培育,進而不殺生而吃素罷!
殺生的惡報極大,在佛經中時常提及,如《分別善惡報應經》中說出,殺生有十種惡報:「一、冤家轉多,二、見者不喜,三、有情驚怖, 四、恆受苦惱,五、常思殺業,六、夢見憂苦,七、臨終悔恨,八、壽命短促,九、心識愚昧,十、死墮地獄。」殺報的惡業如此可怕,對於篤信「因果」的人來說,是有一定的警惕作用的。
佛陀勸勉世人不殺生,並不一定要從因果利害關係著墨。佛教是修「心」的宗教,知道人的煩惱,身心所受的病苦,都與心靈健康有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殺」的念頭和感受,是極端的負面情緒,對身心有害而無益,而所經歷的「殺戮過程」,會反射投影在作業者的心靈深處,做成傷害而不自知。這就是佛教常說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道理,現在是時候讓大家醒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如素救生
《譬喻經》中有這樣的記載:從前有五個人在離城不遠的森林裏修行,其中一位老師父已證得神通,他的弟子是一個八歲的沙彌。老和尚因為有宿命通,在定中知道了小沙彌的壽命只剩下七天,他心裏想著,若果小沙彌就這様死去,他的父母一定會認為是師父照顧不周,發生意外,心中自然會產生怨恨;因此,老師父告訴小沙彌,說他的雙親很想念他,叫他回去探望父母,過了八天以後才回來。小沙彌很高興地頂禮,辭別了老師父。在回家的途中,天上開始下大雨,小和尚見到雨水快要流進一個蟻窩裏,這樣窩裏的螞蟻就會被溺斃,於是他心念一轉,急忙用土把雨水堵住,使雨水沒有淹到螞蟻窩裏去。小沙彌回家後,一切都很好,並沒有任何事情發生,到了第八天,他就回到師父那裏去了。老師父看到小沙彌能夠平安地回來,感到很奇怪,於是他就入定觀察,才知道小沙彌是因為救了螞蟻而延長了壽命。老師父於是對小沙彌說:「你知不知道自己立了大功德呢?」小沙彌感到很奇怪,回答師父說:「我七天都在家裏,那有做什麼功德?」老師父說:「你的壽命本來只能活到昨天,因為你救了那麼多螞蟻,所以壽命可以延長到八十多歲。」小沙彌聽了師父這番話,恍然大悟,知道善有善報,明白到「救生」的重要,同時了解到一念之仁,可以積褔,一念之差,可下地獄,於是他就努力用功,念念修行,從不懈怠,後來也證得了聖果。
佛陀告誡我們,生命對於每一個眾生都是寶貴的,眾生都具有強力的求生怕死的願望,都會愛惜自己的生命,所以說「螻蟻尚且偷生」。不殺生、吃素,其實只是消極的做法,佛陀是主張積極「救生」的,所以佛經中時常提到救生的好處。孟子公孫丑篇:「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受了大乘菩薩戒的佛教徒,若遇上這樣的情況,是一定要施以援手的,見死不救就是犯戒。梵網經菩薩戒本中明言:『初制意者。菩薩理應殞命救生,而反見眾生苦而無慈救。違行之甚。故須制也。』菩薩以救度眾生為己任,任何可以饒益眾生的行為,都有責任去實行,可行而不行就是犯了「饒益有情戒」。其實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只是助人,還可自利,當生命得到拯救,所展現的喜悅,是可以互相產生共鳴的。談及佛教救生的例子,最具代表性的可說是地藏菩薩的行願。地藏比丘發弘願,常住地獄惡趣「救生」,發願「地獄未清,誓不成佛」,都清楚記錄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了。
食素放生
佛教奉勸世人吃素,而另一項相關的修行方法,就是「放生」。 「放生」在中國佛教界十分盛行,有特別的儀軌。有調查指出,台中市每年放生的鳥隻在10至60萬不等,魚獸龜類放生數量,亦頗可觀。放生是指釋放魚鳥等小動物,使牠們可以重歸山川林海,自由自在地過生活。這一個習俗,其實在我國自古有之。《列子·說符》即載有:“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到了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南朝梁武帝蕭衍特別崇奉佛教,下令江南各州府縣遍置放生池,放生的習俗,遂開始在各地流行。
佛教對於生命的尊重,可以從僧侶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出來。遠至釋迦佛的年代,就規定比丘日常的用水,須以濾水袋過濾,所濾得之小生物,要放置在一個容器中,藉此容器將這些小生命送入河川泉池,這個容器,就稱為「放生器」。
梵網戒經中,就說出放生的原因:『一一皆言應生慈悲心,孝順心。…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經中常說:『放生修褔,令度苦厄,不遭眾難』。弘一法師特別找出一些歷史事例,告訴大家放生的好處:『杭州葉洪五,九歲時,得惡夢,驚寤,嘔血滿床,久治不愈。先是彼甚聰穎,家人皆愛之,多與之錢,已積數千緡。至是,其祖母指錢曰:“病至不起,欲此何為?”盡其所有,買物放生,及錢盡,病遂全愈矣。』另一則則談及放生得子:『杭州、楊墅廟,甚有靈感。紹興人倪玉樹,赴廟求子。願得子日,殺豬羊雞鵝等謝神。夜夢神告曰,汝欲生子,乃立殺願何耶?倪叩首乞示。神曰:爾欲有子,物亦欲有子也。物之多子者莫如魚蝦螺等,爾盍放之!倪自是見魚蝦螺等,即買而投之江。後果連產五子。』
參加放生儀式,其實是一種修行,但可能流傳已久,有時就會變得只尋求形式與計較,其至形成「企業化」的「放生事業或商圈」。一般常見的誤謬觀念大抵有生命個體數量與功德成正比,或放生不同物種的功德效應有異。好像有人相信「龜」為四靈之一﹐所以放生烏龜的功效遠大於放生鳥類。古代放生,很多時是鼓勵獵戶將獵物放生,讓牠們重獲新生,但現代放生的生物,則是從商販處購入,這可能會做成商人為了生計,而捕捉大量生物,做成更大的殺生。其實佛教放生的原義,是不限時間、地點、塲合,侍機而起悲憫心來執行放生,也就是以「平等行慈故,普及一切」、「不起差別心」的「無相放生」,這一點是要大家緊記的。
如素 受戒
很多人都知道佛教徒會吃素,但並不一定懂得佛教徒食素的原因,也不明白為甚麼不是所有佛教徒都如素,其實佛教徒素食的習慣,是源於五戒中的「不殺生」戒的。戒律的成立,有其歷史的過程,佛陀在成立僧團的初期,並沒有制定戒律,而佛陀本身亦不須要守戒,因為佛陀的一切行為都是「如法」的,所以經中說:「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亦不造惡」。佛陀制定戒律,是為了淨化修行人的身、語、意三業,為了淨化人間的社會而設的。佛陀是「大醫王」,眾生都患有「心理」病,因為有些行為會影響病情,所以病人會遵從醫生的勸告,減少造這些行徑。守戒是為了治病,並不是為了討好醫生,這就是受戒與持戒的意義。
佛陀為僧眾制戒,乃是應時應地而作適當的規定。根據巴利文《律藏分別》所記載,有一次,佛陀對諸比丘說:“諸比丘!我欲靜坐半月,除送食者,誰皆不得來我處!”於是所有比丘,都遵照佛陀的吩咐,在半個月內,除了送飯給佛陀的比丘外,沒有人敢打擾佛陀的靜修。就在這個時候,有些比丘因為缺乏指導,在修「不淨觀」時出了問題。他們作不淨觀時,見到自己的身體是如此的無常、骯髒,由此而對自己感到慚羞、困惱和厭惡,感到生不如死,再加上外道魔神的誘惑,於是有的自殺,有的互相幫助對方結束雙方的性命,有的則請別人結束他們生命。有一位鹿杖沙門,在魔神的誘惑下,在一天內竟然殺死了六十位比丘。半個月後,佛陀從靜坐中出來,為諸比丘說法時,驚覺比丘明顯減少,阿難於是報告佛陀所發生的自殺、他殺事件,佛陀就制訂「不殺生」戒。
佛陀制此戒的根本精神是“慈悲護生”,救濟將被殘殺或痛苦的眾生,使之得到解脫。正如印順導師說:“從佛說《阿含經》、《法句經》,到大乘經都說明,這是“以己度他情”,因而自願克制自己情欲的德行。
佛陀在訂立「不殺生」戒時,僅是對人而言,但隨著時間的變遷,不殺生戒被擴大到不殺動物,甚至不毀損植物。不殺生戒被解釋為不斷絕一切生靈的「命根」,令其享盡天然的壽命,而一切生靈則通常指三種眾生:人類、動物和植物。在佛陀時代,古印度人認為植物是有生命的,所不同的是,植物不能移動,而動物能移動;植物屬於具有一根的生命,而動物和人類則為六根具足。不殺生戒還要求我們做到「不叫他殺」或「見殺隨喜」。在《如法經》(DhammikaSutta)中,佛陀說:『不應殺生,不應該指使他人殺生,不應該贊同他人殺生,不向一切生靈施暴,無論這些生靈在這世界上是強者,還是弱者。』。戒的定義,在消極方面是不許作,在積極方面,則是必須作,受了「不殺生」戒,基本要求是不殺生,積極方面,則是如素、救生和放生了。
持素守戒
中國的襌宗,有這樣的一則記載:唐朝的白居易,當時出任杭州太守,為了得到道林襌師的指導,就冒著生命危險,進入禪師所居住的荒涼山區。他當面請示道林禪師,希望師傅可以傳授高深的佛法,但禪師只簡單地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令這位地方官頗為失望。「這一點連三歲小孩都知道啦!」困惑並面露些許輕蔑表情的官員說道。「沒錯。」道林答:「這一點連三歲小孩都懂得,但是八十歲老翁卻做不到。」聽起來簡單明白,並不表示我們一定做得到,好像佛陀為我們定立的「不殺生」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多人以為吃素困難,守「不殺生戒」容易,其實若是真的要做到「絶不殺生」,是一点也不輕易的。
在佛陀住世的時候,有「放生器」的設立,就知道要遵守「不殺生」戒是絶不馬虎的。佛陀就曾經對一些阿羅漢開示,告訴他們在喝水時不要用神通觀看,否則會看到水中的微生物,為了不忍心殺害牠們而不飲用食水,致影響身體健康。當我們患病時,若是因為病毒或細菌感染,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療,我們都是要遵從醫生的吩咐的。有一個常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受了不殺生戒後,可不可殺害害蟲如蟑螂、螞蟻或蚊蠅等。雖然我們知道這些害蟲會傳播疫病,但我們可以做的是應該用盡任何方法來避免受到這些蟲蟻的傷害,但不可以主動地殺害牠們,這一点在我們受戒前是要想清楚,真的有心堅持這個原則,才接受這條戒律。我們可以清除污水,多清潔我們的家居,以避免這些害蟲滋長。我們可以用蚊怕水,穿上長袖衣服,也可以驅逐這些蚊蟲,但不可以殺害牠們,因為要完成這個殺戮行為,我們是一定會動瞋念的,而守戒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們不要讓這些負面情緒有生起的空間。
《法句經》中說: 一切懼刀杖,一切皆畏死,以自度他情,莫殺教他殺。 一切懼刀杖,一切皆愛生,以自度他情,莫殺教他殺。守戒持素,可以長養慈悲心,但是僅記不要因為立下了這一個誓言而自覺高人一等,而產生我慢心。食長素時,要得到家人的同意,令他們知道素食不會影響健康,不要令他們對佛教有任何誤解,或產生憎恨心。吃長素後,可能會時常出入素菜館,而與食肉的朋友疏離,這一點是會影響弘法利生的,所以在生活的習慣上,是應該有相應的調節的。
為何食素?
數月前,根據明報新聞網報導,美國動物權益組織發表了一段偷拍片斷,顯示肯德基家鄉雞供應商工人虐待雞隻。一直聲討肯德基家鄉雞的動物權益組織PETA派出臥底,到西佛吉尼亞州家鄉雞供應商的屠房偷拍。組織表示,由於肯德基指出,該處供應被指為全年最佳供應商,所以他們希望瞭解他們屠宰雞隻的手法。在偷拍片斷中,發覺工人將雞只粗暴地擲在牆上及地下,亦有人將垂死的雞隻當足球,亦有工人用雙腳大力踏在地上的雞只。 有關物組織指出,工人扭斷雞嘴及雞頸,有人甚至將煙草塞進雞的眼部及口部,令它們死前飽受虐待。雖然這是一則小小的新聞,但卻可以給我們帶來一點反醒,就是這些工人平日未必有虐畜的行為,但當面對這樣的殺戮場面,難免會被感染而做出不當的行徑。這可能亦是很多人吃素的原因,因為減少對肉食的需求,自然會減少殺戮,而減低發生虐畜的行為了。
在現代繁榮的社會,很多女性都出外工作,很少在家中殺生煮食,所以現在的小孩,沒有太多的機會看到「劏雞殺鴨」的情況。很多人若果有緣見到人類如何虐殺「田雞」,怎樣處理「生魚」和殺「狗」等等的慘狀,自然會選擇不殺生。當你有機會到屠宰場參觀,面對那慘不忍睹的場面,感受到被屠殺的動物那種無助的慘況,自然會吃不下口中的肉,而多吃蔬果,進而「茹素」了。
持素的Michael Fox博士在重返伊甸園一書中說道,“依據對中樞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化學分析,我們得以瞭解在人類與其他動物之間並沒有性質上的差別。老鼠和人,兩者在生理與情感狀態(例如,壓力和憂慮)的生物化學過程僅有微小的差別。” 為了生產出廉價的肉食,養殖業已把活生生、有感覺的動物看成是一種貨品,在美國,幾乎所有的虐待動物的法律都成功地把〝標準農牧業慣例〞排除在外,而造成了動物的巨大苦難,如動物飼養在極度擠迫的籠子裏等等。叔本華說:「有些人認為我們對動物所做的一切皆不含道德意義,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又有些人只是嘴巴上賣弄著道德,事實上又認為我們對動物並無任何義務,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人就在這些謬誤中表現了可怕的殘虐性與野蠻性。」聖雄甘地曾說:「一個民族與其道德進步,可以從動物所受的待遇來評判。」佛陀和佛教其中一樣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其「慈悲觀」和「平等觀」,不只對「人」,還包括一切「有情」(「有情」,英文sentient beings,指具有生命之一切眾生。又作一切含識、一切眾生。包括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類、天道等),因為眾生皆有「佛性」,所以要度化的對象,就不只是人類,還有與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動物」了。
如何吃素?
你可以為了很多原因而吃素?為了宗教上的理由?為了身體健康?為了環保?甚至可能你覺得只有素食美味?但若果你不懂得如何食素?只吃蔬菜、豆腐、生果和飯麵,又吃油膩的東西,在營養學的角度來說,是不健康的。吃素可以說是一門學問,要有充分的認識和周詳的計劃,才能成為一位容光煥發、充滿活力的素食者。若不注意而隨便亂吃,就可能造成營養不良,甚至形成健康問題。
榖類食品是人類的主要食糧,是製造熱量的來源。從營養學的角度,我們推薦全穀類食品如糙米、胚芽米、全麥麵包等,而對於素食者而言,就更加重要,因為它們含有維生素B群﹐E及多種微量礦物質。五穀類食物應該和黃豆製品(豆漿、豆腐、豆干等)一同食用,因為它們的蛋白質可以相互彌補彼此之不足,讓蛋白質的品質如同肉類的蛋白質一樣好。黃豆製品是素食者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一定要充分攝取。
植物性食品通常比肉類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但是素食者也可能容易缺乏某些礦物質及維生素。維生素B12一般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通常維生素B12缺乏症狀要很久才會形成,但是一旦發生,則會造成腦部及神經不可恢復的傷害(如惡性貧血等)。如果是不攝取牛奶或雞蛋的完全素食者,則建議適量補充B12。維生素D存在於肝臟、牛奶、蛋等動物性食品中,但是皮膚內有維生素D的先質,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將先質轉換成維生素D,因此要注意戶外活動,特別是老人與小孩。
素食者(尤其是婦女)缺鐵的可能性更大,其實深綠色蔬菜豆類等食物,鐵質都很豐富,只是植物性食品中的膳食纖維、植酸、草酸等會影響鐵質吸收。但是維生素C卻有助於鐵質的吸收,因此素食者在攝取鐵質來源的食物時,應同時攝取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果服用鐵質營養補充劑,應與牛奶分開,因為牛奶會影響鐵質的利用。除了鐵質、鈣質及鋅等礦物質也有類似的問題,如果吃素者不攝取乳製品,就有需要適量攝取鈣質的營養補充劑。全穀類和豆類含有鋅,而全麥麵包在經由酵母醱酵後,可降低植酸的含量,對於礦物質的吸收會更有幫助。
為了追求美味,現代發展出許多仿葷食的素菜,如素花枝、素鴨、素排骨、素火腿等。仿肉類的素菜是以黃豆加工製成,但也不乏在加工過程中不當添加食品添加物,所以要注意對身體會造成什麼傷害。煮素菜時若用太多油,則讓素食所推崇的優點如可以控制體重、預防肥胖、減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效果大打折扣。對於大量食用蔬菜的素食者來說,農藥的使用,亦是一項值得注意的問題。孕婦、孩童及青少年若要吃素、宜吃蛋奶素。若是非吃純素不可,則建議找一位營養師建議飲食,必要時應攝取營養補充劑。
健康素食
1997年羅帕民意調查估計全美國的全素食者在六十萬至一百萬之間,而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就宣導美國人,少食用動物脂肪。其實,大多數素食者選擇非肉類食物,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様對身體健康更有好處。從人的生理結構來研究,人類牙齒和腸道的設計,有別於全素食的動物,但和全肉食動物的設計,亦有所不同,是適用於食肉和纖維的。更廣泛的食物選擇,對人類可以傳宗接代,生活在這個「適者生存,物競天擇」的動物世界裏,是有所幫助的。食素可以說是人類文化進步的結果,一些人由於宗教信仰而選擇素食,這包括“第七天耶穌復活教”、印度教的教徒和佛教徒,而天主教亦有守齋戒的時間。另一些人選擇素食是因為他們覺得,食用動物不道德,或是討厭肉味。有些人可能是為了環保而吃素,或植物性食物比動物性食物便宜。其實食全素的習慣,是有別於一般人的生活習慣,從醫學的角度來說,看成是一種治療身體疾病的方法(素食療法)是正確的。
在工作上需要大運動量的人士,會擔心食素影響到他們的工作能力,但科學研究顯示,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百科全書裏記載,在1904 年比利時大學的舒特登(H.Schouteden)對人的手臂進行了研究,他比較素食者和食肉者的耐力、力量和疲勞消除的速度,結果顯示,素食者在三方面都較強。一九五六年,一位英國素食者以六小時又二十分的時間,游過英吉利海峽,刷新紀錄。英國素食者組成的自行車俱樂部,參賽的成績並不遜色於一般運動員。
科學資料顯示,素食不僅減少肥胖和便秘,而且減少酒精中毒和肺癌患病危險。這可能與素食者的生習慣有關,因為他們很少會吸煙、酗酒和服用軟性毒品。人類死因的前幾名,包括心臟病、中風和某些癌症,都可能和吃過多的肉類,吸收過量的動物脂肪有關。傳統的美國食品,是包含大量肉類、家禽、乳製品和富含脂肪及熱量的速食食品,證據顯示,多吃這些食物是有害的。素食者的食物中沒有來源於動物的飽和脂肪,蔬菜中的不飽和脂肪可以作為肉類中飽和脂肪很好的替代品。來源於蔬菜中的脂肪因不含膽固醇,是一種充足和健康的替代品。膽固醇是心臟病的最大禍根,而不飽和脂肪可以降低膽固醇。還有證據表明,食用不含動物脂肪的食物,可以減少高血壓、糖尿病和膽結石。曾有一些哈佛的醫生與科學家,到南美厄瓜多爾一個偏遠村落採訪。這個村落裡的四百位居民都吃素,調查結果令人「難以置信」;年紀最大的是一百二十一歲,還有許多超過百歲的人瑞;徹底的檢查之後,發現全村只有兩個人有心臟病的跡象。
素食療法
國柱是我多年的好友,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最近發覺自己的背部劇痛,甚至影響行動,經過檢查後,原來是在脊椎的位置生了一個腫瘤,於是接受手術治療。手術進行得很順利,腫瘤成功地割除了,人也慢慢康服,但不幸地腫瘤的性質是淋巴腺癌,所以要進一步接受電療和化療,來根治癌細胞,而這塲與病魔對抗的硬仗,亦變得辛苦多了。對於四十多歲的他來說,這不幸的事情可說是一項沉重的打擊,但他還是堅強地一步步地走過了。生病後,在生活上當然會有一定的變化,與他傾談,知道除了病苦令他對人生有更深刻的認識外,其中一個重要的轉變,就是他決定了以後「茹素」,他說這純粹是一項宗教上的決定,雖然他的家人會擔心素食會影響他的健康。其實若果他的親屬對素食有正確的認識,瞭解到甚至有人推動「素食療法」,就知道這些顧慮是不必要的了。
素食的習慣,近年開始在世界各地流行,記得在十數年前,若你是素食者,會給人投以奇異的目光,同時會認為一定是宗教因素。隨著素食日趁普遍,選擇食素已不用多作解釋,現在也不須要一定在家中或到素食店才能食素,在很多飲食的場合,都會有素菜給大眾選擇,比從前方便了不少。現今吃素,除了多了很多原材料選擇外,烹調的方法亦多采多姿,層出不窮,增加了不少飲食的樂趣,令吃素變得不再單調。當然若果真的選擇長期茹素,就應該對素食有更深的認識,真的懂得如何吃素,才能體會到食素的好處。
素食是指飲食中只有或主要是植物性食物的習慣。除了大家都不吃紅色肉類這點外,素食者所選用的其他食物,會隨著吃素的原因,有時會各有不同。某些素食者吃魚、家禽及植物性食物,另外一些不吃魚和家禽,但要吃乳製品和雞蛋。嚴格的素食主義者(Vegans)不吃肉類、魚、家禽、甚至雞蛋和乳製品。有些素食者希望把所有非植物性東西都排除在他們生活之外,因此,他們拒絕穿取材於動物和昆蟲的衣服(絲綢、毛料和皮革)。據資料統計,大多數素食者的食物中都包括乳製品和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