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品

微笑行動

「喜」,又名「隨喜」,意思就是見到別人身心開朗,生活愉快,事事如意時,亦會感受到別人的歡樂,而心生歡喜。開心的事若發生在親朋好友身上,我們一定會高興,但若是發生在與自己毫不相干或自己討厭的人身上,要生起隨喜心,則是十分困難了;這是因為我們都有「嫉妒心」,而修習「隨喜心」就是對治「嫉妒」的靈藥。學習隨喜,最好的榜樣就是「佛陀的微笑」, 最好的修習方法,是時時記得「微笑」,習慣對每一個自己見到的人或遇到的境遇微笑,就是隨喜心的圓滿,而生活也會因而變得完美了。…

講座重溫

四無量心-情緒健康-健身健心運動

四無量心,情緒健康!四無量心是佛教中重要的心理修行,能夠幫助我們建立穩定和健康的情緒狀態。 慈悲、喜悅、平等和捨無量心,是四種無限心量的修習。慈悲讓我們對自己和他人充滿慈悲和關愛;喜悅讓我們對他人的成功和快樂感到喜悅;平等讓我們對眾生平等無差別;捨讓我們無私地奉獻和放下執著。
講座重溫

佛教喜無量心的修習

佛教,喜無量心的修集!喜無量心是佛教中重要的修行品質,它帶給我們內在的喜悅和平安。 喜無量心的修習讓我們學會珍惜當下的喜樂,無論是簡單的快樂還是深層的幸福。透過正念和觀察內心,我們能夠發現喜悅的源頭,並將其擴展到更廣闊的範圍。
講座重溫

禪修與情緒治療-妊娠健康與胎教

襌修與情緒治療是一種結合傳統修行和現代心理學的方法,旨在幫助人們調節情緒、緩解壓力和提升心理健康。襌修是一種佛教修行方式,通過冥想、呼吸法和正念等技巧,幫助我們觀察和釋放內在的負面情緒。 情緒治療則是一種專業的心理學方法,通過與專業治療師的交流和技巧培訓,幫助人們管理情緒困擾、破解負面思維模式並建立積極的心理健康習慣。
講座重溫

皈依與受戒

皈依是指尋求佛陀的教法,並將其作為人生指導的過程。通過皈依,我們承諾遵從佛陀的教導,追求覺悟和解脫。受戒則是佛教的戒律體系,以培養淨化心念和行為為目的,幫助我們遠離煩惱和苦難。 在這個頻道中,我們將探討皈依的意義和過程,以及受戒的重要性和戒律的實踐方法。我們將分享佛教的智慧,提供實用的指導,幫助你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佛陀的教導。
法海漫遊

觀空五層次(聖嚴法師)

空的第一個層次 空有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如同我告訴各位的,當我們來到道場參加禪修時, 要把你們平常的想法與習慣,和所有禪中心以外的種種,全部打包起來,放在 門外,讓自己從平常生活的思慮中抽離。現在我要講更深一層次的「空」,或者說「觀空」。
醫護新知

妊娠嘔吐

今天葉太與丈夫一同來看醫生,我見到她的面容,就知道她很不舒服,但是她並不是病容滿面,相信是因為她不覺得自己是生病,只是懷了身孕罷了。